上市僅4個月,降價6萬元。
(資料圖片)
誰也沒想到,東風日產旗下純電動SUV艾睿雅降價幅度如此之大。這款售價28.48萬元起的新車突發大幅度優惠,一時成為輿論焦點。
近期有多家合資品牌尤其是日系對旗下純電動車進行了降價。貝殼財經記者了解到,東風日產、一汽豐田、廣汽豐田等品牌紛紛官宣降價。
貝殼財經記者采訪發現,廣汽本田、東風本田、一汽大眾等車企部分4S店純電動車也有超2萬元的“綜合優惠”。
從東風日產首款電動車軒逸·純電上市至今,已過了近5個年頭,合資品牌的電動車銷量仍然不溫不火。大幅降價能否帶動合資品牌電動車銷量?
新能源銷量成績不佳,導致合資品牌明暗雙線降價?
“最近確實優惠力度比較大,純現金優惠有6萬元之多,甚至價格還可以再商量。推薦選擇兩驅長續航版本。過一段時間這個優惠可能就沒有了。”一位日產艾睿雅銷售專員向貝殼財經記者介紹了近期關于東風日產艾睿雅降價6萬元的具體優惠情況,“咨詢的人很多,您要考慮的話得抓緊時間了。”
降價6萬元的東風日產艾睿雅。貝殼財經記者 白昊天 攝
在走訪中貝殼財經記者了解到,北京市場的東風本田e:NS1降價約2.3萬-3萬元,廣汽本田極湃1綜合優惠為2萬元,一汽大眾ID.3綜合優惠為2.84萬元,同時各店還各自有諸如保養券、金融貼息等服務。
根據貝殼財經記者整理的數據顯示,本田、豐田、日產、大眾在中國市場1月的新車銷量都難說優秀。
制圖/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白昊天
雖然ID.3實現了超1000輛的銷量,但被寄予厚望的本田e:N系列、豐田bZ4X、日產艾睿雅均表現不佳。其中艾睿雅1月的銷量只有67輛。
如果將時間線拉長,2022年最后一個季度,幾款車型也難稱得上“熱銷”。只有大眾的ID系列取得了一定成績。
流通協會新能源分會副秘書長于琨認為,合資品牌在電動車的技術上起步較晚,車型布局也不是很完整。從產品角度上看,和國產的純電品牌相比幾乎沒有優勢。再加上消費者對于電動品牌認知的變化,合資車在這個領域的品牌價值需要重塑。
合資品牌電氣化變革后為何賣不動車?
正如于琨所說,以日系的幾大品牌為例,2022年的銷量幾乎都有所下滑,這是在過去10年從未出現的現象。
所以在較大幅度的優惠背后,是合資品牌賣不動車了嗎?
流通協會新能源汽車分會秘書長章弘指出,合資品牌降價的原因可能與市場綜合情況有關,且4S店終端售價有折扣也是行業內的“潛規則”。
章弘認為,特斯拉降價、動力電池等原材料價格下調、提振銷量都是潛在影響因素。
廣汽豐田Bz4X 。貝殼財經記者 白昊天 攝
首先,特斯拉在國補退坡之際率先降價,給其他競品品牌帶來壓力。小鵬、零跑等品牌紛紛跟進降價,合資品牌們本就在去年4季度表現不佳,身處較為充分的競爭環境中,降價也有不得已為之的情況。
其次,對利潤影響甚大的動力電池原材料也有所回調。上海鋼聯數據顯示,碳酸鋰等鋰電材料價格持續下跌。2月20日,電池級碳酸鋰跌5000元/噸,均價報43.5萬元/噸。相比此前一度漲至近60萬元/噸的情況有所回落。
章弘認為,合資品牌和傳統車企從燃油車向電動車轉型不會很快,因為此前它們在燃油車產業中投入太大,不可能輕易放棄在燃油車產業中所獲取的領先地位和利益。
但新能源是大趨勢,合資品牌也都制定了全面轉型的戰略規劃。也許最初的幾款試水車會出現這樣和那樣的問題,但合資品牌或許會憑借已有的優勢,在中國汽車電氣化的歷程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從去年10-12月的銷量表現上看,他們的銷量數據是呈現上升趨勢的。或許也代表著用戶們并不是‘完全拒絕’合資品牌的產品。”
對于降價情況的看法,多位經銷商相關人士則告訴貝殼財經記者:“大家都是有預期,有準備的。都在行業里這么多年了,電氣化時代必然帶來變革,自身也需要革新。只有真正能夠適應變化的經銷商,才能在市場中獲得成功。”
貝殼財經記者 白昊天
編輯 徐超
校對 柳寶慶

-
申萬宏源:復蘇預期或提前發酵 全年看好數字經濟和央企改革申萬宏源A股策略首席分析師傅靜濤表示,2023年中國經濟復蘇的關鍵是居民購買力釋放,全年看好數字經濟和央企改革主題,關注AI...
-
網易2022年營收965億元 研發投入超150億元網易23日發布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2022年總營收965億元,非公認會計準則下,歸屬于公司股東的持續經營凈利潤228億元。
-
【財經分析】美妝產業預期向好 渠道變革驅動行業新增長業內人士認為,隨著近兩年新興渠道銷售快速增長,正成為行業爭相布局的新增長點,傳統代理商群體也通過全渠道布局、全域營銷...
-
全球即時看!【新華500】新華500指數(989001)23日沖高回落跌0.08%新華500指數23日低開,指數盤初沖高,但動能不足有所回落,此后持續窄幅震蕩。指數盤中最高觸及4599 33點,最低觸及4549 88...
-
當前速遞!貝恩:醫藥健康行業2023年或將引領并購活動反彈展望2023年,貝恩表示,預計全球并購交易數量和金額將有所恢復,80%的受訪企業高管將并購視為業務戰略的核心,且預計將在2023...
-
申萬宏源:復蘇預期或提前發酵 全年看好數字經濟和央企改革
2023-02-23 17:37:09
-
網易2022年營收965億元 研發投入超150億元
2023-02-23 17:38:44
-
【財經分析】美妝產業預期向好 渠道變革驅動行業新增長
2023-02-23 16:41:26
-
全球即時看!【新華500】新華500指數(989001)23日沖高回落跌0.08%
2023-02-23 15:33:43
-
當前速遞!貝恩:醫藥健康行業2023年或將引領并購活動反彈
2023-02-23 15:4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