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27家豬肉概念股企業完成披露2022年成績單,過半營收超過百億元。凈利方面,牧原股份憑借百億以上盈利一騎絕塵,與其他豬企拉開斷層差距。正邦科技虧損超百億,陷入重整境地,也因此變為“*ST正邦”。
(資料圖片)
伴隨生豬產能恢復,2022年,相關企業的目光也不再停留于產能增長,更多向下游屠宰和食品領域拓展。業內認為,全產業鏈布局有助于企業增強抵御生豬市場波動的風險,增加新盈利點,但拓展步伐應量力而行,產業鏈延長過程中需注意資金風險。
牧原股份穩坐盈利榜首
據新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A股豬肉概念股企業披露的2022年年報中,27家企業主要業務包含豬業養殖。其中,14家企業營收超過百億元,8家企業凈利超過5億元,8家企業出現虧損。
A股27家豬肉概念股公司2022年業績(按凈利潤排序)。 制圖/新京報記者 王思煬
營收前五名分別是新希望(1415.08億元)、牧原股份(1248.26億元)、海大集團(1047.15億元)、溫氏股份(837.08億元)、禾豐股份(328.12億元)。增速最快的是新五豐,同比增長101.78%。京基智農(86.12%)、牧原股份(58.23%)、羅牛山(53.99%)3家同比增速超過50%。巨星農牧、東瑞股份、益生股份等增收不增利。
就凈利而言,8家企業凈利超過5億元。牧原股份依舊穩坐豬老大頭把交椅,實現凈利132.66億元。其后依次是溫氏股份(52.89億元)、海大集團(29.54億元)、廣弘控股(9.17億元)、立華股份(8.91億元)。就凈利增速而言,禾豐股份(333.25%)、立華股份(325.18%)凈利為上年同期3倍以上。
多數盈利企業將業績波動因素歸為豬肉市場走勢影響及養殖成績改善。對于2022年豬價,華統股份歸結為,2022年一季度低位震蕩;二季度在供給收緊的利好加持下,豬價一度漲至22元/公斤左右;三季度豬價多次快頻漲跌,大趨勢仍保持上漲態勢;四季度受二次育肥、規模場走量、需求預期落空等因素影響,豬價跌回一季度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27家上市公司雖然被歸為“豬肉概念股”,但主營業務不僅有生豬養殖,還包含飼料、禽業、屠宰或食品加工等其他業務。
若按深交所規定披露的生豬銷量和生豬銷售收入為衡量依據,15家定期披露月度生豬銷售簡報的企業中,牧原股份(6120.1萬頭,1197.63億元)、溫氏股份(1790.86萬頭,410.55億元)、新希望(1461.39萬頭,269.19億元)、正邦科技(844.65萬頭,89.54億元)、大北農(443.12萬頭,93.86億元)為前5名。
豬肉概念股業績也非一片向好,8家虧損企業中,昔日“江西豬王”正邦科技成為2022年虧損最嚴重的豬企,實現凈利-133.87億元,同比收窄28.86%。
正邦科技稱,受制于生豬市場行情及公司資金情況,2022年養殖效益及出欄戰略受到較大影響。同時,公司從2021年下半年起對相對低效產能進行精簡壓縮,到2022年,由于產能快速調減導致的欄舍閑置、人效低效且組織冗余等問題,在閑置資產折舊攤銷、財務費用、職工薪酬等方面產生了較高期間費用。目前,公司養殖效率低下,陷入嚴重的債務危機和經營危機,核心競爭力嚴重受損。為保障持續穩定經營,將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全力壓降債務規模和財務費用,提升整體抗風險能力、業務盈利能力,推進重整工作,促進公司早日回歸健康、可持續發展軌道。
嘗試全產業鏈一體化經營
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生豬累計出欄近7億頭,同比上升4.3%;累計產量達5541萬噸,同比上升4.6%,高于非洲豬瘟前生豬存欄水平。伴隨生豬產能恢復,不少豬企開始向下游發展,嘗試打通產業鏈。
“一體化”和“全產業鏈”成為豬肉概念股2022年年報中的常見表述。牧原股份、京基智農等表示,自身已形成集飼料加工、種豬選育、商品豬飼養、屠宰肉食等環節于一體的豬肉產業鏈。龍大美食稱,隨著國家持續加大對養殖、屠宰、運輸環節的規范治理,養殖行業向下滲透,拓展業務鏈,屠宰行業向上滲透,降低原材料成本波動,產業鏈一體化經營模式成為肉類加工企業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
為進一步向下游延伸轉型,2022年,天邦食品旗下拾分味道(臨泉)年產500萬頭生豬屠宰深加工項目投產。天邦食品介紹,這是目前亞洲單體最大的現代化屠宰加工廠。后續,該工廠的屠宰分割能力將進一步延伸到食品深加工領域。深加工食品車間建成后,不但可以生產調理肉制品,還可以生產醬鹵、水煮、油炸等預制菜產品。天邦食品表示,公司正從一家生豬養殖企業向食品企業轉型,“生豬養殖環節是為下游屠宰和加工提供安全穩定的豬源,最終形成從生豬養殖、屠宰、加工、銷售的豬肉產業鏈閉環”。
為進一步提高生豬屠宰加工業務的專業化管理水平,開拓食品業務,溫氏股份成立子公司“佳潤肉食”。溫氏股份在年報中提及,佳潤肉食推動“產屠銷”聯動機制后,整體經營情況逐步向好,年內共屠宰生豬93.3萬頭。
傲農生物則將食品產業形容為未來第三次創業的主戰場,在福建、江西、山東、湖北、河南、四川等重點養殖省份和消費城市布局屠宰、食品加工、生豬貿易等業務。同時,推進福建福州、山東濱州、江西吉安三個新建屠宰加工基地的建設準備工作。未來將通過并購、新建等方式延伸至下游屠宰及食品加工業務,計劃繼續在一些重點養殖產能區域有序配套屠宰與食品加工產能,以及在重點消費區域布局豬肉銷售業務,以適應未來行業競爭格局,增強抗風險能力。
在新希望看來,當前養殖豬企延伸的下游食品行業包含豬屠宰、肉制品深加工和調理預制菜等細分賽道。其中,豬屠宰是養豬的下游行業,直接關系到下游食品質量安全。與歐美發達國家和地區比,國內生豬屠宰行業集中度、產能利用率相對較低,仍存在規模化和集約化發展的機會。肉制品深加工是更加靠近下游消費端的環節,具有附加值高、毛利率高的特點。預制菜近幾年在B端期待降低供應鏈和人工成本等情況下快速發展,引得諸多農牧、食品、餐飲、零售企業等入局,雖然當前在食品消費行業占比小,且存在質量、口味差異等問題,但總體仍處于蓬勃發展、機會巨大階段。
布局意在平滑豬周期波動
業內人士指出,與集中度較高的歐美發達國家和地區不同,我國養殖、屠宰行業在早期相對分立,生豬出欄多由小型屠宰作坊消化,并不存在養豬與大規模工業化豬屠宰配套發展的較強動機。從各自發展到養殖主動入局屠宰,其中發生了什么?
中國農科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朱增勇向新京報記者分析,生產發展到一定規模后,必然要走全產業鏈發展道路。2019年到2021年,生豬行業的龍頭企業已經利用生豬政策紅利和市場紅利在產能上實現較快擴張。我國實際生豬的供需總體處于相對穩定狀態,未來生豬產能變動空間較小,也就意味著企業發展到了要比拼生產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的階段。2021年下半年,豬價短時間內的快速下跌速度和幅度超出養殖主體預期,相當一部分企業在產能集中釋放時遭遇豬價下跌和成本高位,導致較大的資金流動性風險。“那次開始,很多企業意識到市場紅利要結束了,未來更需要靠加強自身抵御風險。”
在華統股份看來,全產業鏈布局可以有效平滑豬周期波動,增強抵抗豬周期的能力,減少市場波動對整體盈利的影響,“憑借全產業鏈布局的優勢,當豬價下跌時,屠宰利潤會有所增加,減輕養殖端壓力;豬價上行時,屠宰量雖受一定影響,但仍能保持盈利,且養殖的利潤可以增厚公司業績”。
養殖向屠宰延伸的契機與政策轉變也有一定關系。非洲豬瘟疫情發生后,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引導生豬屠宰加工向養殖集中區轉移,逐步減少活豬長距離調運,推進“運豬”向“運肉”轉變。此后兩年,國家及地方陸續出臺系列政策支持運輸結構調整,推動優質屠宰產能由生豬主銷區向主產區轉移。京基智農稱,相關政策的出臺推動了企業探索向下游產業鏈延伸,也促使企業不斷向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發展。
在部分豬企看來,除了平抑風險和政策支持外,產業鏈拓展還有降低成本、提高擴張能力、加強食品安全、滿足更多消費需求等好處。神農集團指出,相較于單一養殖,產業鏈一體化能夠有效減少產業鏈各環節間的外部交易成本,獲取較高利潤水平。同時,成熟子公司能夠通過就近輸送飼料、仔豬等方式,帶動新設子公司盡快擴展業務規模,有助于縮短新設子公司投資回收期,實現生產規模的快速擴張。
新希望則提及,全產業鏈的全程可追溯讓食材更安全,還可以根據下游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在上游匹配、定制黑豬、無抗豬等特色豬群養殖,此外,全產業鏈的養宰聯動可以加強生豬各部位的綜合利用,實現一頭豬的價值最大化。
新業務仍需謹慎
上海鋼聯農產品事業部生豬分析師管亞鐳告訴新京報記者,鑒于目前我國屠宰產能過剩和微利運行的市場狀態,涉獵屠宰企業整體盈利水平并不高,甚至要做好長期不盈利的準備。“養殖企業最終目的是布局食品領域,建立自己的豬肉品牌以及提升深加工水平和質量,借此增加企業競爭力,實現降本增效。”
2022年,天邦股份負責C端產品的拾分味道推出“飄香肉”,并圍繞該產品特色,減少低毛利的白條肉銷售,加大分割品及精分割品的渠道銷售,同時開發出火鍋、燒烤系列產品,實現“飄香肉”的差異化,提升品牌溢價。神農集團也在2022年設立C端子品牌“慢慢不慢”,并打造品牌旗下雙食品IP“慢老板”和“閑大嘴”。
食品深加工才是最終拓展目標的說法得到朱增勇的認同。“加工是價值增值的核心”,他表示,單純的屠宰利潤比較薄,同時也受明顯生豬價格波動影響,如果經過精細分割加工,價值就又可以增加。而想要從養殖延伸到食品加工,屠宰是必經的一環。目前,我們國家短期內還是以消費鮮肉為主,所以企業一部分精力還是要留在屠宰這邊。深加工、預制菜未來都是有前景的,只是消費模式的變化需要一個中長期的過程。
對于全產業鏈布局,朱增勇建議,企業不要盲目跟風向下布局,還是要根據生豬生產發展戰略和企業資金狀況判斷,“如果上游沒有經營好,養殖成本還處于較高水平,還是應該立足于生產。等到生產擴張和養殖成本管控目標都已實現,未來晉升空間比較小了,再往下游發展。”屠宰、加工和養殖一樣,都有門檻,要做好成本管控,以及消費引導、銷售渠道、品牌的搭建。貿然進入未必會給企業帶來增值,反而會導致整個企業產業鏈過長,分散資金流。大企業雖然有一定優勢,但是想要真正站穩也需要過程。
管亞鐳也指出,布局全產業鏈需要企業耗費相當長的時間完成業務整合,在布局的過程中要做好預期管理,盡量踏準市場變化節奏,避免擴張業務對主營養殖業務產生不利影響,確保資金鏈管理不出大問題。
新京報記者 王思煬
編輯 李嚴校對 盧茜

-
現金額僅5.98億元,天宸股份“豪氣沖天”簽百億大單投建光儲一體化,稱資金“存不確定性”-熱頭條現金額僅5 98億元,天宸股份“豪氣沖天”簽百億大單投建光儲一體化,稱資金“存不確定性”,股權,光儲,天宸
-
本川智能:5月11日公司高管江東城減持公司股份合計1.53萬股 世界新資訊證券之星訊根據5月12日市場公開信息上市公司公告及交易所披露數據整理本川智能300964最新董監高及相關人員
-
報道:再成“指定用水”,康師傅這次讓大家“喝礦泉”采自5A級生態好水源的康師傅“喝礦泉”,成為大會指定用水,為會議代表們提供天然、健康的用水保障。
-
【新華解讀】科創50ETF期權上市啟動 豐富市場風險管理工具 世界看熱訊業內認為,上市科創50ETF期權,有利于吸引長期資金配置科創板,激發科創板創新活力,滿足多元化的交易和風
-
中國中化舉辦上市公司集體業績說明會_當前熱聞12日,中國中化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舉辦集體業績說明會。其旗下7家滬市上市公司參加會議,現
-
現金額僅5.98億元,天宸股份“豪氣沖天”簽百億大單投建光儲一體化,稱資金“存不確定性”-熱頭條
2023-05-12 22:30:37
-
本川智能:5月11日公司高管江東城減持公司股份合計1.53萬股 世界新資訊
2023-05-12 21:33:35
-
報道:再成“指定用水”,康師傅這次讓大家“喝礦泉”
2023-05-12 21:27:33
-
【新華解讀】科創50ETF期權上市啟動 豐富市場風險管理工具 世界看熱訊
2023-05-12 21:45:39
-
中國中化舉辦上市公司集體業績說明會_當前熱聞
2023-05-12 21:27:25